您的位置:首页 >时装 >

《革命者》如何还原“普通人”李大钊?

时间:2021-07-05 19:21:00 来源:中国新闻网

北京7月5日电(记者 任思雨)1927年4月28日,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,李大钊第一个登上绞刑台,英勇就义,时年38岁。

在他短暂的一生中,只留下几十秒的影像和不多的文字资料,除了教科书里的介绍,人们对李大钊本人的认识少之又少。

面对妻儿、朋友,他会是什么样的形象?危险来临时,他是否有过害怕和迷茫?近日上映的电影《革命者》,就着墨展示了这些“平凡”的面貌。

《革命者》如何还原“普通人”李大钊?《革命者》剧照。

革命的“播火者”

《革命者》以1927年4月26日为起点,距离李大钊牺牲还有38小时。

影片从1916年至1927年之间选取了多个点,一边是行刑前的倒计时,一边闪回与李大钊有过交集的家人、敌人、工人、农民、学生……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,穿插着讲述李大钊的一生。

1919年五四运动、1922年开滦煤矿大罢工、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、1926年“三一八”惨案……在那个动荡而黑暗的年代,仁人志士苦苦求索,作为“播火者”,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广泛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,发动工人运动、倡导和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,是一大批革命青年的指路人……

《革命者》如何还原“普通人”李大钊?《革命者》剧照。

片中“南陈北李”的往事,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:五四运动期间,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积极投身并参与领导爱国运动,起草了《北京市民宣言》,6月11日,陈独秀在北京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散发传单时遭到当局逮捕,被关押三个月。

在好友出狱时,李大钊激动赋诗道:“你今天出狱了,我们很欢喜!他们的强权和威力,终究战不胜真理……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化身,同时奋起:好像花草的种子,被风吹散在遍地。”

1920年年初,为避免再次被捕,陈独秀不得不离开北京,而李大钊不顾个人安危,假扮“账房先生”亲自护送陈独秀赶往天津,沿途住宿等交涉皆由他出面办理。

影片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,漫天飞雪中,两人驾着骡车赶路,畅聊着革命的未来。导演徐展雄说,他相信李大钊和那一代的革命志士都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,“他们是如此坚信他们所信仰的那一切,乃至付出他们的生命。”

《革命者》如何还原“普通人”李大钊?《革命者》剧照。

真实落地的“人”

除了毛泽东、陈独秀、张学良、蒋介石等历史人物,《革命者》也从庆子、徐三等虚构的普通人出发,增加了“平民视角”,比如李大钊在田里与农民们一起耕作,在澡堂与乞丐们开玩笑,在早餐摊与报童聊天,与家人弹钢琴、靠在妻子肩头流泪喃喃自语……

谈及影片的人物塑造,导演徐展雄说。“我们真正想要告诉观众的是,他们是伟大的革命者,他们可能都活在你们的历史课本里,但他们同样是和你一样的‘人’。”

《革命者》如何还原“普通人”李大钊?《革命者》剧照。

历史上,李大钊的个性是怎样的?学者梁漱溟说,他是“表面上是非常温和的一个人,表面上很温和,同大家一接触,人人都对他有好感,实际上骨子头里他也是很激烈的。”

在鲁迅的印象里,他“诚实,谦和,不多说话。《新青年》的同人中,虽然也很有喜欢明争暗斗,扶植自己势力的人,但他一直到后来,绝对的不是。”

“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,有些儒雅,有些朴质,也有些凡俗。所以既像文士,也像官吏,又有些像商人。这样的商人,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,北京却有的,是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。1926年3月18日,段祺瑞们枪击徒手请愿的学生的那一次,他也在群众中,给一个兵抓住了,问他是何等样人。答说是‘做买卖的’。兵道:‘那么,到这里来干什么?滚你的罢!’一推,他总算逃得了性命。”

那一天,曾是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”。为反对“八国通牒”,群情激愤的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,结果惨遭段祺瑞政府镇压,47人死亡,200余人受伤,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刘和珍。

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也在现场,他目睹反动派动用排枪、刺刀,大肆屠杀无辜群众,而“直到很晚了,父亲才进门来,他的脸和手都负了伤。原来,那天他也赶去参加群众的请愿示威”。

刘半农回忆,后来谈到‘三一八惨案’时,李大钊痛斥军阀的血腥镇压,并用拳头击着书桌愤愤地说:“惨无人道!简直是惨无人道!”但对自己被军警殴伤面部与双手却只字不提。

《革命者》如何还原“普通人”李大钊?来源:视频截图。

“我相信”

在片中饰演李大钊的演员张颂文说,这是自己“从业以来最不自信的一次”。

看剧本时,他坦言有过疑惑,比如李大钊被困狱中,有人曾去试图营救却遭到拒绝,但当他在拍戏过程中逐渐走入人物的内心,逐渐理解了李大钊“精神的可贵和人格的高尚”。

1927年4月6日,军警包围了李大钊所在的苏联使馆,将李大钊等人关押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后院内。

在狱中遭受折磨二十多天,李大钊始终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自居,不提共产党的秘密,直到最后的自述里,他仍请求不要牵连到爱国青年:“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,宽大处理,不事株连,则钊感且不尽矣!”

影片中,令不少观众触动的一幕,是李大钊在牢狱里的一个侧影:他缓缓转过身,背身翘着腿坐在椅子上,头发纷乱,一束光从头顶照下来,逆光映出他的轮廓,神态平静从容。

李大钊曾在文章中写道:“人生的目的,在发展自己的生命。可是,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,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。绝美的风景,多在奇险的山川。绝壮的音乐,多是悲凉的韵调。高尚的生活,常在壮烈的牺牲中。”

《革命者》如何还原“普通人”李大钊?《革命者》剧照。

因时局动荡,李大钊的公葬仪式直到1933年才正式举行,当时地下党组织秘密镌刻的墓碑,直到1983年才重见天日。

今年以来,《觉醒时代》等多个历史革命题材影视剧涌现,观众得以进一步了解“南陈北李”、陈延年、陈乔年等一大批革命先辈的故事。

它们能引发大家共鸣的一部分原因,也在于拍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“烟火气”,他们可能有着独特的个性、也曾对未来感到迷茫、经历脆弱的时刻。

但也正因为这些平凡和“可爱”之处,才更突显他们身为革命者的伟大。(完)


郑重声明: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;如有侵权、违规,可直接反馈本站,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。
猜你喜欢